人民銀行21日早間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今日開展3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與當日到期量完全對沖,公開市場實現零投放零回籠;操作利率則保持在2.10%,繼續與此前持平。
稅期過后,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整體寬松,主要回購利率變化不大。有交易員表示,短期來看,繳稅擾動消退疊加新債供給有限,流動性料再度維持常態化偏松格局。
具體來看,上周五(15日)為本月繳稅截止日,一般來說,繳稅會對流動性產生一定沖擊,從而影響資金面走勢,而7月又是傳統的繳稅大月,據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測算,本月繳稅規?;蛟?萬億元。
(資料圖片)
為平抑資金面波動,人民銀行在18、19日將逆回購操作規模分別提升至120億元以及70億元,稅期過后逆回購規模再度回歸30億元,在體現“精準”投放的同時,相比此前通常為100億元整數倍的操作模式,以10億元為整數倍且變動頻率更高的操作也更加“靈活”。
中信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程強認為,這一操作習慣的改變或代表著央行的逆回購操作框架進行了調整,旨在實現更加靈活精準的調控?!靶驴蚣芟?,每日逆回購操作數量變化并不能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只是為了短期(7天)流動性更好地實現供需均衡?!?/p>
人民銀行此前曾多次強調,無論是短期利率走向,還是貨幣政策取向,不應過度關注公開市場操作數量,而要觀察價格變化。
不過也有偏謹慎的觀點提示,公開市場操作的規模依然重要。例如,華創證券在研報中提出,當前較為確定的是央行希望通過更加精細化的貨幣投放,實現資金利率的平穩回歸,這樣既不會放任資金利率長期低于政策利率,也不會導致流動性大幅收緊而影響寬信用進程。市場還是要警惕資金面的邊際變化。
另值得一提的是,20日7月LPR報價數據正式落地,1年期和5年期以上品種分別維持在3.70%及4.45%不變。這也是自5月5年期以上LPR單獨調降15BP后,兩品種連續第2個月“按兵不動”,符合市場普遍預期。
分析認為,定價基礎(MLF操作利率)保持不變、銀行面臨息差壓力以及前期政策效果仍需觀察是推動本月LPR報價持穩的三大主要原因。例如,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7月MLF未降息,疊加當下貨幣政策處于觀望期,增量寬松政策信號較少,LPR下調缺乏動力。
再往后看,“在今年降成本、寬信用的目標下,LPR仍有下調可能;參考年內‘因城施策’下房地產松綁的趨勢,后續5年期LPR下調空間值得關注。”明明說。
而在具體的調降形式方面,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認為,資金成本是加點幅度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相對于MLF利率的主動下降,后續LPR調降的表現形式更可能來自其相對于MLF利率加點幅度的壓縮。
截至發稿,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普遍小幅下行。其中,隔夜Shibor跌1.6BP至1.2540%;7天Shibor持平于1.6790%;14天Shibor跌6.3BP至1.6340%,與7天期品種再度倒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