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山東省將開展新一輪柴油車尾氣排放抽查專項行動。其中,國六重型燃氣車也被列入嚴查范圍。
國六貨車也不再高枕無憂
記者注意到,在2021年10月生態環境部等部委和北京市等七省(市)政府聯合印發的《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方案》中,就明確要求深入開展柴油貨車專項治理,其中提出各城市要對國六排放標準重型燃氣車進行專項檢查。
基于此,去年底,山東省組織編制了《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根據方案要求,各市要組織開展國六排放標準重型燃氣車專項檢查,核實環保信息公開、污染控制裝置和排放等情況,重點核實三元催化器和后氧傳感器是否異常,對異常車輛按規定處罰,并倒查年檢情況。同時,全面完成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任務目標,嚴防已淘汰車輛在城市周邊、農村等地區非法營運或進入工礦企業內部使用。
作為公路貨運大省,山東省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一直緊抓機動車污染排放,除了方案中提及的嚴查國六重型燃氣車、淘汰國三柴油車外,山東省還對國四和國五柴油貨車采取了一系列限行措施。據悉,目前山東省已有13個地區對國四和國五柴油車實行嚴格管控。
“隨著排放標準升級以及環保治理的趨嚴,各地勢必會加強在用貨車的監管。這對于規范貨運市場秩序,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大有裨益。”商用車行業專家周健表示。
多省市嚴查貨車尾氣排放
隨著節能減排工作的不斷推進,有越來越多的省市開始加大國六貨車的管控力度。據記者了解,除山東外,天津,山西太原、大同、呂梁等地區也開展了國六重型燃氣車專項整治行動。其中,太原還成立了路檢路查組,將國六重型燃氣車擅自拆除三元催化器、加裝信號屏蔽器、干擾破壞機動車車載排放診斷系統(OBD)等違法行為納入檢查范圍。
“目前,山西省在國六燃氣車的管控上十分嚴格,嚴查三元催化器是否有私自拆卸的行為。另外,只要檢測到車輛排放超標,就會進行相應的處罰。”山西卡車司機李師傅告訴記者,隨著鉑族金屬價格的一路走高,一些運輸從業者在貴金屬回收商的鼓動下,本著“讓別人偷,不如自己賣”的心態,主動將車輛的后處理裝置拆賣。目前在山西、內蒙古等天然氣重卡保有量較高的地區,私拆、倒賣三元催化器的行為十分猖獗。
“如今,貨運市場運價持續下行,天然氣價格飆升,導致很多天然氣重卡車主入不敷出。因此,有越來越多的運輸從業者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主動將三元催化器拆掉轉賣。”山東卡車司機劉峰補充說。
據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介紹,國六天然氣重卡后處理裝置一旦缺失(人為拆除),氮氧化物、甲烷排放分別增加36倍和29倍,與國一排放標準水平相當,將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因此,對于市場上出現的各類拆賣、倒賣后處理裝置的現象,必須要加以遏制,否則會給大氣污染防治帶來不利影響。”天津大學教授姚春德指出,山東、山西等多地開展國六重型燃氣車整治行動,說明地方政府正嚴查此前天然氣重卡私拆后處理裝置的亂象。只有徹底根除這些違法違規行為,運輸行業才能重新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山東、山西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并對這一灰色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查嚴懲,可以有效打擊不法之徒和貪圖短期利益車主的違法行為。
順應環保大勢也應兼顧用戶利益
毫無疑問,開展國六重型燃氣車整治行動的初衷是為了減少貨車尾氣排放,改善區域空氣質量。但一些地方在執行嚴查措施的過程中,不顧實際情況,采取限行、禁行等簡單粗暴的方式,嚴重擾亂了物流行業的正常運行秩序。
“整治行動權威性不言而喻,但不同地區的限行、嚴查力度不一,給運輸從業者的正常運營帶來極大不便。”來自河南新鄉的卡車司機李師傅告訴記者,他平時的運輸路線主要在山西、河北、陜西一帶,這些地區都開始對國六燃氣車進行分時段、分區域限行。比如,河北一些地區不允許國六燃氣車進廠裝卸貨;河南某些地區嚴格管控重型燃氣車的運行,還有一些地方甚至不讓該車型下高速公路。各地不同的管控政策,讓不少卡車司機難以接受。
河南許昌卡車司機孫國賢直言,每一次柴油車的污染治理,各地政府都把關注點放在運輸環節末端,也就是把環保問題壓到卡車司機身上,這并不可取,顯然是一種“懶政”思維。雖然通過禁行、限行的管控手段,能夠改善當地的空氣質量,但嚴重影響了貨物流通,五花八門的限行措施也讓卡車司機深受其苦。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大部分卡車司機都比較擔心“限行之風”會持續蔓延。一旦某個地區出臺國六燃氣車限行政策,就極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其他地區也以大氣污染防治為由,盲目跟風效仿。
其實,早在2018年10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就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優化城市配送車輛通行管理的通知》,明確提出要科學合理設定禁限行時段、路段,原則上禁止24小時限制貨車通行,切實保障日常限行時段、路段配送車輛通行需求。
2021年5月,公安部推出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公安交管12項便利措施。其中提到,為便利貨車在城市道路通行,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將全面排查全城24小時禁止貨車通行的“一刀切”式政策。按照要求,原則上,除城市特殊區域的個別道路外,其他道路為貨車(危險貨物運輸車、工程運輸車除外)通行預留時間窗口,每天允許通行時間原則上不少于6小時。貨車需在禁限行時段、路段通行的,進一步簡化申辦手續。
“目前來看,各地區出臺限行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環境治理和緩解擁堵。客觀來說,科學、合理的限行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緩解交通壓力、減少污染的效果。不過,在開展針對貨車尾氣污染的治理中,簡單粗暴地采取‘一刀切’,會進一步激化和衍生矛盾。因此,各個地方應從實際出發,不能為了局部利益而損害全行業的利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商用車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鐘渭平表示。
“環保治理是一個系統性、持續性的過程,地方政府要穩步推進,不宜操之過急。在順應環保大勢的同時,也應兼顧卡車司機以及行業的利益。”姚春德認為,政府相關部門應統籌產業鏈的每個環節,從多個維度加大在用車輛的監管力度,切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于在用國六重型燃氣車的排放監管,確實需要嚴格把關,但采用限行、禁止入廠等“一刀切”的等方式,是不合時宜的。(武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