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村里搞了共富工坊,我們老人有了相聚的好去處,再也不怕一個人在家無聊了。不但每月能增收,更可以鍛煉身體、保持好心態!”70多歲的趙玲英阿婆開心地說。
6月25日,嘉善縣西塘鎮鴉鵲村,老人們在制作盤扣。孫楊洋 攝
位于江浙滬交界處的西塘鎮素有“紐扣之鄉”美譽,該地分布著多家大大小小的紐扣企業,產品豐富多樣,紐扣產業集群完整。
2024年,鴉鵲村村委會騰出一部分空間改造成共富工坊,承接紐扣代加工訂單,讓當地老人、殘疾人等不出村就能實現“家門口”增收。
像該地許多老年人一樣,趙玲英年輕時曾在家附近的紐扣廠工作,做了20多年紐扣。如今他們雖已退休,但在家里仍閑不住。
“大多老人都是制作紐扣的‘熟練工’,共富工坊對接的手工活簡單易上手,老人干累了隨時可以休息。工作完后,大家還能聚在一起休閑娛樂。”鴉鵲村黨總支委員陳振平介紹,共富工坊模式帶來附加效應,讓鄉村老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目前,依托村民欣鵲躍廳、莊王浜老年活動室和三家片區連心驛站,鴉鵲村已建成3個村級“共富工坊”,輻射帶動江蘇省吳江區黎里鎮偉明村。工坊創新“訂單共享、工時互認”機制,形成“套繩頭——串繩扣——葡萄結——盤扣”全產業鏈,平均每月能為老人增收近千元人民幣。
6月25日,嘉善縣西塘鎮鴉鵲村,老人們在制作紐扣。孫楊洋 攝
零工經濟助力下,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也找到了新機遇。
在西塘鎮紅菱村,“00后”女孩蔣禎妍通過嘉善長三角零工市場西塘分市場加入了“稻來米營地”,目前主要負責營地咖啡館運營。這個由舊糧倉改造的鄉村咖啡空間,保留著傳統農耕文化的痕跡,這樣的工作環境讓她倍感幸福。
“每天清晨,聽著咖啡機蒸汽聲與稻田里的鳥鳴聲,心里覺得很踏實。零工市場讓我實現了在家鄉創業的夢想。”蔣禎妍說。
近年來,嘉善長三角零工市場西塘分市場以數字化手段破解農村就業難題。其通過“線上派單+村級接單”模式,精準匹配企業用工需求和村民靈活就業需求,針對手工藝、非遺傳承、電商直播等本地特色產業,為靈活就業者提供技能培訓與崗位推薦。
截至目前,嘉善長三角零工市場西塘分市場已吸引380余家企業注冊入駐,建立了擁有8400多名靈活就業者的用工資源池,成功匹配就業崗位5.26萬余人次。
在“共富工坊+長三角零工市場”雙軌就業促進體系引領下,“零工經濟”有效解決了農村就業“最后一公里”難題,成為鄉村共富重要引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