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日前,中國新聞網《民生調查局》欄目調查報道了部分私域養生直播間存在保健品銷售亂象。7月2日,市場監管總局和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發布消費提示,防范私域直播間誘導老年人買“神藥”。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大量養生講座從線下“轉戰”短視頻平臺,主播們通過食療調理、中醫養生保健等內容吸引老年群體,以免費學習為餌,將老人從直播間引至私域直播間,并在私域直播間通過封閉場景實施情感營銷,再以課程灌輸、成功案例展示等手段逐步引導消費,最終實現高額盈利。
這一套營銷模式精心設計且極具迷惑性。中國新聞網報道中提及的 “韓老師說營養”直播間,以 “不賣課、不問診” 為由規避責任,卻通過私域社群完成銷售轉化,這種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的模式,加大了監管難度。長輕營養食療等私域直播間更是以 “食療”“養生” 為名,規避對 “三品一械” 的直接宣傳。
面對私域養生直播間里花樣翻新的“溫柔陷阱”,單靠老年人自身抵御力已力不從心。
從家庭層面看,老年人面對老年期生理心理變化易產生健康焦慮,同時他們信息渠道有限,容易受騙。作為子女,在幫助老人增強防范意識,讓他們理性看待養生信息的同時,也應多關心老人的情感需求,減少他們的恐懼與焦慮。
從平臺層面看,相關短視頻直播平臺必須擔起責任,對“穿白大褂講科普”的“韓老師”們嚴審資質,重點排查敏感詞匯,對可疑跳轉鏈接提高警惕,快速下架涉嫌虛假宣傳的直播間。
從監管層面,需盡快明確直播帶貨中“三品一械”的邊界與責任,嚴格限制直播帶貨的準入門檻,要求“三品一械”銷售僅限于取得經營資質的店鋪開展,避免無資質主體借機牟利,讓“劇本”與“話術”再無藏身之地。
老年人的健康與財產安全關乎家庭幸福與社會穩定。斬斷“坑老”黑手需要建立多重防線。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避免老年人成為收割對象,讓他們在互聯網時代享受健康安心的晚年生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