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成都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成都營商環境建設相關情況。近年來,成都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以企業服務為核心,常態化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擦亮“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營商品牌。
新聞發布會現場。 記者劉忠俊 攝
據了解,成都以“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厚植發展沃土,通過精準化政策供給和智能化服務創新,讓企業感受政務服務的溫度,收獲了實實在在的發展助力。
成都高新區將政策紅利轉化為企業手中的“真金白銀”。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二級巡視員李永才介紹稱,成都高新區正在推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企業僅需確認收款賬戶信息,就可以很方便地獲取政策資金扶持。截至目前,該區286項政策事項中,有76項實現了“免申即享”,政策免申即享率達到了26.57%,累計兌現了產業扶持資金5.19億元,惠及企業超過了1.2萬家。今年成都高新區預計執行“免申即享”政策事項超50項,撥付“免申即享”政策資金超3億元,惠及企業超4000家(次)。
成都市郫都區聚焦產業特色,打造全鏈條服務。位于郫都區的成都影視城,是成都乃至四川影視產業的一張名片,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葉茂表示,影視企業普遍關注項目的審批效率和影視攝制的生產成本。為此,郫都區積極推進“影視拍攝一件事”改革,初步實現了“園區事園區辦、企業辦事不出園”,圍繞“企業快落”“項目快審”“影視快拍”“作品快播”推出多項舉措,讓影視企業感受成都影視的效率和溫度。
成都市武侯區是四川省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試點區域之一。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黃谷說,該區聚焦項目建設“提質加速”,優化再造審批服務流程,縱深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辦事材料壓減了30%,辦事環節壓縮了50%。武侯區還擴大要素服務供給,對標最高標準出臺80條產業政策,每年安排財政資金近7億元用于扶持企業;整合四川大學等高校院所資源,打造各類創新平臺300余個;設立諸葛資本公司,聯動30余家金融機構推出“微波貸”“科創貸”等金融產品,今年以來累計為2100余家企業提供超38億元的融資支持。
成都還通過創新監管方式,在“無事不擾”上精準發力,讓企業安心發展。
成都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可表示,成都推出的“一碼檢查”,旨在破解“檢查多、頻次高”“檢查標準不一”“低風險企業無差別監管”等企業長期反映的監管痛點,實現監管精準化、高效化和“無事不擾”。此項改革中,成都探索以企業信用評價為基礎,建立“行政檢查白名單”,對守法誠信、風險等級低的企業,降低檢查頻次甚至免檢,將有限的監管力量聚焦到高風險領域和對象上。
作為成都市綠色食品產業主要承載地,新津區創新推出“白、灰、黑”名單信用監管體系。該區以“數據”為基礎,開展企業信用精準畫像,目前已構建出完整的企業信用數據庫體系。在此基礎上,新津區建立“白、灰、黑”三級企業認定標準,無行政處罰納入“白名單”,有行政處罰或行政處罰次數較多的,分別納入“灰名單”“黑名單”,名單根據企業經營狀況實行動態管理。成都市新津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黃輝表示:“我們轄區有一家新能源鏈主企業最近迎來生產旺季。今年該企業因為‘信用臻選’被納入‘白名單’,信用監管改革帶來的‘松綁’效應,讓企業對今后的發展充滿信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