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中國南海首次記錄到“海中大熊貓”野生虎鯨連續活動的珍貴影像——2頭黑白相間的虎鯨與一艘浮式油輪在西江油田海域同框,經海油工人拍攝、深圳特區報讀特客戶端首發后,引發全國廣泛關注,瀏覽量快速突破10萬人次。
這天是“世界海洋日”。上午10時許,中國海油“海洋石油115”浮式油輪的工人準備外出作業時,在左舷發現有兩頭虎鯨在不到100米處的海中戲水。電氣工程師褚浩馬上用無人機和手機拍攝起來。
“我用無人機拍了一個半小時,直到電池沒電。兩頭虎鯨在浮船周圍戲水捕食,忽近忽遠,毫不怕人,最近的一次在船邊,看得特別清楚,個頭很大。”褚浩說。
“虎鯨,是虎鯨,非常驚喜!”昨天,深圳知名海洋作家沈曉鳴反復研究視頻后告訴記者,這是一頭虎鯨媽媽帶著快成年的孩子在游嬉覓食,影像非常珍貴。他透露,我國野生虎鯨的記載,停留于《中國鯨類》關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漁民捕獲大型鯨目動物的文字中。此次拍攝的視頻,是中國南海首次記錄到野生虎鯨連續活動的清晰影像。
虎鯨,在中國海域卻極少見。受漁業沖突、海洋污染等影響,全球虎鯨數量銳減,2019年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有“海中大熊貓”之稱。
影像中,兩頭憨萌的虎鯨,呼嘯著“歌唱”,噴起白色水柱,在碧海中跳躍翻騰,露出黑白分明的背脊和腹部。石油工人們站在甲板上,興致勃勃地欣賞它們的表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定格在這一瞬間。
深圳海洋環保人士馬海鵬表示,野生虎鯨與“海洋石油115”罕見同框不是孤立的事件,聯想此前救助擱淺的抹香鯨、設立臨時管控區保護布氏鯨,都表明深圳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積極踐行與主動作為。“這自然野趣、生態友好的一幕,恰好發生在‘世界海洋日’這天,詮釋了‘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
南海東部海域是我國第二大海上油氣生產基地,西江油田群累計產油量列該海域第一。工業重地的“海洋石油115”,堅持“留下一片碧海藍天”,加大節能環保投入,優化海上設施生產流程,生產水排放標準嚴于國家標準,使越來越多海洋生物重現該海域安家。
“希望人類在可持續發展中,獲取經濟開發與生態保護的最佳平衡點,讓每一頭鯨豚都能共享地球家園。”鯨豚專家、中科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文治說。(記者 楊勇 秦綺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