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東新區的發條鴨無人健身房,消費者團購一張14.9元的體驗券,自助核銷之后,便可掃碼進店鍛煉。發條鴨COO徐瑾表示,發條鴨自創立之初,便聚焦按次付費的全新商業模式,不做長期卡預充值,“目前,發條鴨按用戶需求分別上線了周卡和月卡等短期產品,深受滬上健身愛好者的青睞。”
“相較于連續3-5年的大額充值辦卡,健身周卡、月卡可能是我年后鍛煉的首選,靈活度更高,不用擔心健身房跑路,心理壓力也小一點。”上海黃浦區的“95后”消費者李浩在采訪中表示。記者走訪上海健身市場發現,除了發條鴨這類新型自助健身場館,樂刻、超級猩猩等頭部連鎖品牌,都是按次付費健身模式的踐行者。據美團方面數據,截至3月1日,上海地區提供月卡等短期課團購的健身商戶數較去年同期增長88%。近兩周,上海“周卡”“月卡”的健身團購交易額翻倍增長。這意味著,靈活的短期課團購,成為越來越多健身房在新政下的破局選擇。
上海市體育局規劃產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辦法》制定期間,在行業內對首創的“三限”標準進行了充分調研,不少新型健身房在新規落地前已創新經營模式,擺脫粗放經營,優化成本結構,轉向以服務質量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路徑。3月1日后,遵守“三限”規定是本市健身行業經營者的法定義務,體育部門將加強政策宣貫和日常監管,督促經營者合理設定預收資金規模,主動適應市場需求,推出更多“小額、短期”的會籍卡和課包服務,以優質服務提升客戶黏性,提振行業消費信心。
關鍵詞: 上海健身 大宗交易查詢 新澳2024最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