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推動產業振興、鄉村振興。忻城縣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升縣域經濟質量,全力打造全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產業振興樣板縣。
2021年,全縣生產總值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8%。財政收入增長2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6%、9.9%。當年,該縣獲評為2020年度推進質量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先進縣。
擴大招商推進工貿強縣建設
近日,位于忻城縣大塘鎮龍安村樓梯屯的廣西龍梯漂流景區開發項目建設基地,工人正忙于對建設中的沖浪池進行水泥灌漿。該項目規劃投資1.8億元,將建成集旅游、康養、休閑體育為一體的綜合性項目。
“項目為王,實干為先。忻城縣以來賓市提出的‘項目工作20法’為指導,大力推進工貿強縣戰略,抓產業促振興步伐進一步加快。”忻城縣縣長沈國章說。
農業發展提質增效。去年該縣建成高標準農田2萬畝,該縣以忻城糯玉米獲評為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該縣還列入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被確定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單位,成為廣西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示范縣。
文旅產業連創佳績。以打造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該縣去年成功創建忻城莫氏土司衙署、樂灘竹海2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獲評全國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旅游目的地。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去年通過深入實施“三企入桂項目落實、行企助力轉型升級”行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攻堅行動,實行聯動招商、政企聯合招商,全年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3個,總投資207.7億元,完成任務的230.8%,到位資金40.5億元,完成任務的110%,增長45.8%。“三企入桂”項目到位資金16.77億元,履約率、開工率和竣工投產率增量均排在來賓市前列。
發展現代農業實現減貧帶富
正值春耕時節,在忻城縣紅渡鎮馬安村一桑園內,一場桑樹種植技術指導培訓課正在進行,廣西桑蠶產業創新團隊7名專家來到地頭,給100多位農戶上課。
發展是硬道理,農業發展要向現代化尋求提質增效。如今行進在忻城大地,可見南方牛都全產業鏈、陸基集裝箱循環水生態養殖、標準化智慧蠶房基地等項目,充滿現代農業氣息。在大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道路上,這些項目減貧帶富效果明顯。
鼓勵產業化、現代化讓一批龍頭企業脫穎而出。2021年,該縣有玉蠶絲綢、匯智農科等四家企業被認定為來賓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恒業絲綢列入自治區“一企一策”重點培育工業企業名單。
強化科技創新,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3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3項,申領科技創新券10萬元,南方牛都項目獲評自治區農業科技產業園。
2021年,忻城縣成功創建廣西市縣領導聯系推動創新驅動鄉村產業振興試點,“區市縣鄉”鄉村科技特派員育肥牛聯動科技服務活動獲評自治區優秀特色活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中國肉牛交易中心等5個項目納入自治區五網建設“信息網”項目庫。
改善生產生活設施建設幸福鄉村
“豐收喜悅”“幸福滿園”“生活富裕”……近日,記者走進忻城縣果遂鎮龍馬村,一幅幅主題墻繪把屋舍墻院裝點得生趣盎然。該村先后獲得“自治區生態文明村”“來賓市幸福鄉村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2021年,該縣完成風貌改造32個村2733棟房屋建設,累計建成衛生廁所10.7萬個,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5.8%。安東鄉農村黑灰污水處理利用模式獲農業農村部專家、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領導的肯定。
忻城縣還用好粵桂協作援助資金,加快粵桂產業園建設、鄉村特色產業鏈拓展、美麗鄉村示范點打造及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等8個示范項目建設。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該縣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機制,開展大數據平臺試點工作,納入監測對象4121戶13189人。
該縣還持續改善農村生產設施,去年投入1379.8萬元,建成21條產業道路共33.9公里;投入382萬元,建成9條小型農田水利渠道共11.8公里;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74處,完成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13處。
生產設施的改善進一步帶動了產業興旺。去年該縣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2萬畝,林下經濟面積19.3萬畝,年產值達5.4億元;新增家庭農場560家,縣級五大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1.2%。(本報記者蒙進煌實習生孫碧瑩通訊員潘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