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8月19日訊進入企業財報季,食品企業陸續發布半年度成績單,整體表現以“增長”為核心關鍵詞,有的注重渠道變革,有的則聚焦創新。其中,十月稻田(09676)憑借在家庭食品賽道上的持續創新和深度運營實現強勢增長,又一次交出亮眼業績答卷。
(相關資料圖)
十月稻田發布的2025年半年度盈利預告顯示,預期集團上半年經調整凈利潤不低于約2.8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經調整凈利潤約1.49億元增長不少于90%。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正值十月稻田調整品牌戰略,自今年起,其已實現從“廚房主食企業”到“家庭食品行業創新者”的全面升級。這意味著十月稻田已突破廚房主食賽道,成功探索出業績增長新曲線。
戰略升級顯效,十月稻田中報盈喜
根據公司盈利預告,十月稻田業績持續高速增長得益于其在家庭食品賽道上的持續創新及深度運營、敏銳洞察消費趨勢、優化產品結構,同時疊加與優質銷售渠道的深度合作。目前,其產品類別覆蓋預包裝大米、玉米、雜糧、豆類及干貨產品等,并成功運營十月稻田、柴火大院和福享人家等多個成熟品牌。
根據可比數據,過去一年,其營收主力大米業務依舊保持穩健增長,大米收入達40.14億元,占總收入的69.9%,較上一年增長4.8%,其中,稻香米、長粒香大米等中高端產品收入占比提升,同時調整低毛利米種的比例,綜合導致大米產品收入增長。
與此同時,十月稻田玉米產品收入以523.2%增幅發展成為增長新引擎。根據財報,2024年玉米產品收入為8.15億元,占總收入的14.2%,成績背后是品牌對消費場景的精準挖掘與產業鏈的深度布局。
一方面,十月稻田精準洞察健康飲食需求,跳出主食品類限制,將玉米打造為輕食化、零食化的健康快消品,推出了玉米棒、玉米段、玉米粒等多形態產品,滿足消費者“低脂無負擔”的需求,將玉米的消費場景從家庭餐桌延伸至健身房、寫字樓和露營地。此外,還推出燒烤、麻辣等風味玉米系列,以及手抓餅等產品,洞察年輕人情緒及多樣化需求,實現從產品服務到場景服務的創新。
另一方面,爆品背后的依托是品牌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公司聯合創始人王兵曾稱,“沒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前端營銷很難鋪開;供應鏈完善,才能進行渠道的全面布局和營銷的精準打擊”。截至目前,十月稻田已在沈陽新民、黑龍江五常、通河、吉林松原、內蒙古敖漢、廣西南寧等糧食主產區建立6個生產基地,保證糧食成熟后可以第一時間采購、儲存和生產。
保證自身過硬的同時,十月稻田還對銷售渠道及營銷布局進行持續優化。除了與京東、拼多多、天貓超市等40余家主流電商平臺合作,十月稻田入駐()、大潤發等近百家商超,加碼布局山姆、胖東來等高勢能渠道,構建起全渠道銷售網絡。
切入即時零售,抓住萬億市場新機遇
社交媒體平臺上有用戶表示:“平常經常買十月稻田的大米和玉米,現在可以在小象超市下單,半個小時就能收到貨,很方便!”
當下,即時零售作為銷售渠道創新,在擴大消費中的作用逐漸顯現。業內人士指出,即時零售平臺,一是重構消費場景,解決突發需求;二是激活全域會員,有效提升復購率;三是盤活實體網絡,全國直營門店與加盟商體系接入,同步升級為“前置倉”,降低履約成本、開拓近場零售市場。
從當下如火如荼的即時零售大戰中不難看出,其品類從生鮮拓展到了全品類,大米、雜糧等高頻高復購的快消品增幅明顯。據了解,十月稻田早在多年前就已布局前置倉業務,完成對小象超市、樸樸超市、叮咚買菜等平臺的深入布局,精準洞察城市消費“最后一公里”的痛點,憑借前瞻性渠道戰略,搶占即時零售市場先機。
如今,十月稻田緊跟時代風口,加碼布局京東、美團、淘寶以及商超線上渠道,實現即時閃送,有效解決年輕人“一人食”的快捷需求,讓消費者想得起,買得到,送得快,打造全渠道生態。由此可見,十月稻田正以“供應鏈優勢+全渠道合作+場景化營銷”為核心,實現高效運營與品牌增長。
對于十月稻田的表現,市場也給予了正向反饋。據悉,品牌于今年再獲弗若斯特沙利文三項認證,分別是:累計服務1.4億中國家庭用戶、連續六年東北大米中國銷量領先、連續兩年玉米品類中國銷量領先,標志著其獲得了消費者和行業的雙重認可。
如今定位“家庭食品創新品牌”的十月稻田,還在不斷創新突破,不僅進行年輕化IP聯名,還以玉米為載體接連亮相ChinaJoy展會、馬拉松賽事等,與新生代“交朋友”。同時進行更多品類創新,開拓了如黃油手抓餅、沙拉汁等細分領域,構建起“主食+休食+調味”的多元化品類矩陣。
十月稻田正重新定義家庭食品行業的增長邏輯,期待其持續為中國家庭送上“中國味香香香”的國民好味道,在家庭食品領域保持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