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張建佩、段文奇、張洋、記者尹明波報道 控制室內,操作人員推動操縱桿,“一抓、一提、一送”間,垃圾進入焚燒爐,經高溫燃燒等后續流程,一步步轉化為綠色電能……這是臨沂平邑天楹垃圾焚燒發電廠生產場景。
圖為臨沂市平邑縣天楹垃圾焚燒發電廠。攝影:張洋
“垃圾焚燒發電與普通掩埋、堆肥和焚燒處理相比,具有占用場地小、處理速度快、減量化明顯、無害化徹底及可回收垃圾焚燒余熱等優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顯著。”據臨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臨沂域內并網運行生活垃圾焚燒廠11座,年處理生活垃圾超過300萬噸,發電總裝機容量21.2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億千瓦時,可有效替代標煤3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8萬噸。
作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重點民生工程,平邑天楹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位于平邑縣牛山后村西南,由平邑天楹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投建運營,占地面積88.91畝,總投資3.1億元,建成2×300噸/天機械爐排垃圾焚燒爐、2×24噸/天中溫中壓余熱鍋爐、1×12兆瓦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配套垃圾池及煙氣凈化、滲濾液處理等系統,年處理生活垃圾約21.9萬噸,年發電量7440萬千瓦時,可有效替代標煤約2.2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8萬噸,實現營業收入4753萬元。
項目采用技術先進、工藝成熟、自主研發、本土制造的“三段式順推模塊化”機械爐排爐。其中,煙氣凈化處理采用“爐內脫硝+半干法脫酸+干法噴射+活性炭吸附+PTFE覆膜濾袋除塵”組合工藝,充分凈化煙氣中微塵和有害物質,實現除塵、脫硫、脫氯,消除二噁英二次污染,煙氣排放指標優于現行國家和地方標準;滲濾液成分復雜,具有COD濃度高、氨氮含量高、色度深、惡臭等特點,通過“預曝氣+UASB+MBR+NF”組合工藝,達到三級排放標準后,輸送平邑污水處理廠后續處理;除塵器集聚的飛灰,采用“螯合劑+水+飛灰”穩定固化工藝處理,大幅降低焚燒飛灰中重金屬活動性,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物控制標準,送入飛灰專用填埋場集中填埋;爐渣集中外運綜合利用,利用率高達100%。
臨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解決了垃圾處理難題,改善了生態環境質量,提供了綠色清潔電力,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重要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