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阮煜琳)3日開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區域性污染過程,部分城市出現短時重度污染。針對本次污染過程,京津冀城市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3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部分城市出現細顆粒物(PM2.5)超標;4日至5日,污染程度逐步加重,多個城市達到中度污染。5日白天,太行山沿線及環渤海多個城市出現短時中至重度污染。目前,污染仍處于發展過程中。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組織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于此次污染過程的成因,專家指出,首先,近期鋼鐵等不可中斷行業活動水平維持高位,水泥等可中斷行業以及柴油貨車、工程機械等移動源活動水平快速上升。總體來看,區域污染排放仍處于高位,是本次污染過程的根本原因。其次,京津冀中部地區持續出現風場輻合、早晚高濕等不利氣象條件。第三,受偏東通道污染傳輸和本地污染積累綜合影響,北京市PM2.5濃度快速上升。
針對本次污染過程,京津冀城市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截至5日12時,天津等13個城市啟動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各地根據最新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按照企業環保績效水平采取差異化應急減排措施。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預報顯示,7日,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擴散條件較差,沿山城市污染物迅速累積,疊加偏東方向可能出現的污染傳輸情況影響,京津冀中南部可能出現重度污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