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凱在車站安檢口查獲危險物品。郴州站派出所供圖
“化妝品”瓶里藏危險,他一眼看穿
2025年7月的一天,一個看似普通的女孩子行李箱經過安檢。屏幕顯示無非是衣物、化妝品,值班安檢員正要放行,卻被羅凱攔住。他指著屏幕上其中一個圓柱體影像說:“這個瓶子的陰影密度不太對,麻煩取出來看一下。”
開包一看,那是一瓶偽裝成普通護膚品的易燃液體。女孩后來承認,她知道防曬噴霧不能帶上火車,特意分裝到護膚品瓶中以為能瞞天過海。
羅凱輕輕搖晃瓶子,對身旁年輕同事說:“注意看瓶底這些極小氣泡和沉淀,普通護膚品很少有這樣的情況。”他總結,X光影像中物品的內部結構、邊緣密度,甚至內容物晃動痕跡,都是判斷的依據。
廣州亞運會前夕,他一眼鎖定在逃嫌疑人
2010年10月,廣州亞運會開幕在即,郴州站客流量大增,羅凱比平時更加警惕。一名男性旅客剛進入進站區域,就引起他的注意——對方不主動通過安檢,反而不斷打量工作人員,尤其刻意躲避與民警的眼神接觸。
羅凱一邊用電臺悄悄通知支援,一邊迂回靠近。他禮貌地請對方出示車票和證件,男子突然說“我不坐車了”轉身就想跑。羅凱反應迅猛,一把控制住行李,并與趕來的同事合力將其制服。果然,該男子胸前口袋藏有一把刃長21厘米的彈簧刀,行李中還有其他危險物品。后經核實,此人正是一名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的在逃人員。
在這起案件中,羅凱憑借果斷和專業成功消除重大安全隱患,他因此榮立個人一等功,并被國家多部委聯合授予亞運會“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羅凱在指導青年民警。郴州站派出所供圖
“放心不下,才能萬無一失”
如今,羅凱不只是一線“鷹眼”,更是年輕民警的導師。他常說:“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多查一件,不是苛刻,是責任。”
徒弟小李有一次成功從旅客皮帶內側查獲一把折疊刀,正有些得意,卻被羅凱嚴肅批評:“你明知他有刀,還貼那么近?如果他突然出手怎么辦?必須保持安全距離!”這件事讓所有年輕民警印象深刻——羅師父傳授的不僅是眼力,更是隨時警惕的職業習慣。
在他的帶領下,郴州站派出所涌現出一批“小神探”,安檢識別、應急處置能力大幅提升。僅今年以來,羅凱就抓捕網上在逃人員2名,協助破獲旅財盜竊案3起,為旅客挽回經濟損失4萬余元,查獲危險品200余件,其中查獲管制刀具18把。
三十年如一日,羅凱仍每天堅守在安檢口,穿梭于人流中。他微微皺起的眉頭從未放松,正如他所說:“現在的安檢,連頭發絲的問題都不能出。”那一雙看似平常的眼睛,始終如鷹一般守護著車站,也守護著每一段即將啟程的路。
關鍵詞: